欢迎光临,金陵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!

党史学习教育

思政研究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思政研究

让学生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实现“共振”

发表日期:2019-01-11  | 来源:2019年1月11日《光明日报》   | 作者:  | 发布人:   | 点击数:

  “只有当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实现‘共振’,个人才有真正的发展。”日前,厦门大学“果蔬卫士”创业项目负责人贾玉龙如是说。该校“我知盘中餐”创业项目负责人陈欢更是信念坚定:“相信未来,我们能将团队的小红旗插遍中国大地,真正成为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道路上的先锋。”

  近年来,厦门大学始终将思政教育作为精神内核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当中,如今厦门大学学子不仅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,更能扎根中国大地创新创业,践行为人民服务之使命。诸如陈欢、贾玉龙一样的厦门大学学生创客,不断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。

  一段时间以来,厦门大学不断推动“思政课程”向“课程思政”转变。学校先后开设了“创业投资”“创业基础”等多门创业类专业课,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与执行力。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,强化价值观引领,着重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、敬业精神、诚信品质、友善意识,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,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。

  去年4月,在厦门大学第二届本科生创新创业年会上,郑雁被授予“优秀指导教师奖”。这是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(简称“大创”项目)的第5个年头。5年来,她共指导了29个“大创”项目,其中国家级大创立项项目5项,省级两项。

  实际上,郑雁并非是创新创业的专业教师,她是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,主讲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。2015年,学校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,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动,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连接、“思政课”与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”“挑战杯”相结合,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务处、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、宣传部、学生处、党校、校团委等多部门联动协作,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。郑雁常常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,关注交通、环保、教育、医疗等社会热点问题,并鼓励选题新颖、视角独特,具有价值的选题申报“大创”。

  如今,像郑雁这样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在厦门大学已蔚然成风。学校建立了国家、省、校、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,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,2012—2018年共立项大创项目6539项,其中国家级1282项、省级423项。立项项目中,由思政课教师指导的关注社会热点、“三农”、传统文化等大创项目115项,思政教师参与人次数达133人次。

  “我知盘中餐,红色筑梦人,我们要开创中国智慧农业的新未来。”站在第四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赛场上的厦门大学学生陈欢,坚定、自信。

  去年,厦门大学作为第四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东道主,成立参赛项目组,创新性地将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与实习实训、社会实践相结合,合计组织了1.4万多人赴各地展开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,进一步扩大学校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覆盖面、受益面。精心遴选276个项目近1500名学生参与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,这些项目以“科技中国小分队”“幸福中国小分队”“健康中国小分队”“教育中国小分队”“法治中国小分队”“十九大宣讲小分队”等形式到广大农村去、到贫困地区去、到革命老区去,覆盖省内所有贫困县,以及江西、内蒙古、甘肃、陕西、广西、贵州等地,主动对接需求,强化项目落地。三个项目团队从校赛、省赛、国赛中脱颖而出,最终获得了大赛全国总决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。陈欢参与的“我知盘中餐”便是其中一个金奖项目。

  陈欢和“我知盘中餐”是典型,但不是特例。近年来,厦门大学积极探索思政与专业知识深度结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,不断强化培养具有“敢闯会创”精神和有家国情怀的青年的素质教育。学校每年立项各类学业竞赛90多项、100多项校外学业竞赛,3万多学生人次参与,不断打造品牌校级竞赛项目,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级、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科技创新、创意设计、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,通过以赛促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