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党史为群众办实事,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访民意是第一步,是基础性工作和必经环节。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,坚持到群众中去、到实践中去,到基层一线去,才能更好回应群众关切,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、反映民意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我们党的百年历史,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,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历史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,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、不快乐、不满意,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,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。”民生工作千头万绪,如何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、所愿所盼?唯有带着感情、带着敬畏,俯下身子察民情,沉到一线访民意;唯有从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出发,聚焦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收集第一手的素材资料,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便民举措打下坚实基础。
从4月起,我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相继发布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项目清单,目的就是要聚焦群众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矛盾,研究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、往实里走。而要把好事真正办好、让群众满意,就要迈好“察民情访民意”这第一步。以危房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为例,《瞭望》杂志曾系统总结过“南京更新”的成功经验:“人”是根本,“留”是首选,“微”是尺度。南京能走出一条富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子,关键就在于站在群众角度、站稳群众立场,通过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,充分调动广大群体,特别是利益关联主体的积极性,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意见征求、方案讨论、决策制订中来,最终形成共识、共情和共同行动。各级部门和党员干部,都应从实践案例中汲取宝贵启示,以历史为师,以群众为师,把好事办好办实,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、好举措带来好日子。
学党史、办实事,重点在“实”字上。察民情、访民意,要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。解决民生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、发展的过程,人民群众的需求随时代发展而变化。这就要求我们调查走访前必须做好功课,有的放矢,要搞清楚谋什么事、为谁谋事;调查走访中要坚持事无巨细、广泛听取、摸清问透,杜绝走场作秀、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;调查走访后要及时跟踪反馈,做到事事放心上、件件有回响,紧紧依靠广大群众,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,形成促发展、开新局的动力和氛围。不断把民智民意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的具体行动,党心民心就会凝聚得更加紧密,为“强富美高”新南京建设汇聚起磅礴伟力。
我为群众办实事,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,也是民生工作的永恒主题。让我们俯下身子,沉到一线,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